摘要:
我们在看清朝古装剧时,特别是皇帝和一些达官贵族的拇指上都会戴一枚玉扳指,再往前的一些朝代,我们就很少能见到,这是因为扳指是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, 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,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。
我们在看清朝古装剧时,特别是皇帝和一些达官贵族的拇指上都会戴一枚玉扳指,再往前的一些朝代,我们就很少能见到,这是因为扳指是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, 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六十七年的一个少数民族,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。
扳指
扳指亦指“板指”,又称“班指” 或“梆指”。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。考其源,出于实用而始制此物。满族八旗子弟于弱冠前,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 ,拉弓时佩带扳指,借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,其宽窄肥瘦不一,因人而异,以便套带。
本是辅助习武的扳指,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与效颦,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,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,下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,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。
样式
其质地亦由原来的犀角、驼骨发展为象牙、水晶、玉、瓷、翡翠、碧玺等名贵滑润的原料。其式样甚多,以光面戒指(即无花者)为最普通,或作扁圈式,或作圆筒式,或作面部(即指盖部)之凸起式者不等。上有铸字者,如“福寿绵长” 或单个的“福”字或“寿”字。
地位
玉扳指可以说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,对于为数不多的男人的饰品来说,玉扳指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。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幅《乾隆大阅图》中,描绘了乾隆即位后第四年,在京郊南苑举行阅兵仪式的情景,画中乾隆右手拇指上佩戴了一只白玉扳指。
没落
清代晚期以后,热兵器逐渐取代冷兵器,扳指作为首饰一度接近消亡。满族惧怕异族民众掌握先进武器影响统治、坚持“满语骑射”,另一方面也因佩戴不方便的原因,扳指最终没有能够挡住历史潮流,作为满蒙八旗首饰的它仅仅存在了百年左右。
现在市面上的玉扳指有很多材质的,但是可玉还是比较喜欢和田玉扳指。和田玉的玉质细腻,文人雅士气息甚浓,更符合人们想要追求的含蓄内敛的气质。你喜欢扳指这个富有古人时髦气息的玉饰品吗?
可玉方逑为你推荐扳指 | 记录中国文化的玉器。更多新更新的和田玉动态信息尽在可玉方逑官网,同时你还可以了解可玉公告其它信息或浏览动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