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咨询
关注可玉方逑
|
在线鉴宝
关注可玉方逑 关注抖音
可人如玉 · 美玉可逑
时间:2021.05.09
浏览次数:26
在手机端查看
摘要: 玉之美,在玉色玉质,更在玉意玉文化。
可人如玉 · 美玉可逑

(图:可人如玉 · 美玉可逑)

1793年,乾隆帝赠送了英王乔治三世一件国宝重器:长约一尺半的玉如意摆件。但是时任英国特使马嘎尼却不以为意,评价这件国礼“并无多大价值”。为什么呢?因为他不懂。作为一个没在玉文化熏陶氛围中成长的外国人,他不懂玉如意的文化内涵,更不懂中国人借玉表意的深情。

4

中国玉文化传承千年,我们每一代都或多或少地接触、感受过玉之美。对于大部分国人而言,看到玉就会想到“和氏璧”,想到“美人如玉”,想到“质本高洁”,这种经年累世的文化积淀培养了我们对玉的审美直觉。但是除了审美直觉,玉器欣赏在专业上有没有什么方法技巧呢?

【远观与近看】

孔子在观察鲁国宝玉玮瑶的时候说过:“美哉璵璠。远而望之,奂若也;近而视之,瑟若也。一则理胜,二则孚胜”。玉器审美具有远观和近看两种方法。

前者注重整体把握,看大的方面。比如质地是否充分体现?颜色搭配是否和谐?造型是否具有神韵?后者重视具体细节,从表面到内在的方方面面。比如质地是否纯净?缙裂是否处理妥当?线条是否流畅?造形是否准确?等等。 孔子的“远观-近看”包括了玉石学上“远观、反光、透光和侧光”四大观察方法。

1

【长看与常看】

马未都初学瓷器,经常抱个瓷器看一整晚,胎质、釉色、划痕、图案等细细揣摩, 眼睛一闭纹饰图案历历在目。大画家陆俨少早年去看画展,看得很细,能够从笔墨关系和构图中看进去, 回到家里可以把画默写出来。所谓“看进去了”,赏玉亦是如此。

如果你欣赏一件玉器,有了看进去的感觉,才算入门了。这就是所谓的“长看”及其带来的效果。而对于已经很熟悉的作品,有机会你还要时不时的再看看,这就是常看,反复看。常看常新,往往是你自身不断内化、不断激荡的结果,也是不断提升自身的表现。好作品一定耐看,经得起时间的考验。所以“常看”也是判断一件作品好坏的重要方法。欣赏玉器,从不会看到会看(四大观察法),从会看到“长看”,从长看到“常看”,这都是进步的标志,也是玉器欣赏的魅力所在。

1

【自然光与人造光】

玉器鉴赏离不开光。古人有“月下美人灯下玉”的说法,说的是在美人和美玉一样,要在一定光线下才显得更美,所以玉的美质需要灯光的辅助。因此以小件雕琢见长的苏作玉雕,强调常规照明条件下获得比较好的质感和色度。一些大件作品,如摆件就需要加强的照明才能显现出玉质美来。虽然人造光不同于自然光,但是所有室内的鉴赏还是离不开灯光的。特别是第三方的检测实验室,一定会在国家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灯光下检测。公正的检测离不开稳定、统一的灯光色温和强度。

2

【专业修养的积累】

玉学博大精深,主要包括玉学的各个方面。如玉石学、玉器物学和玉文化学三个方面。常规的地 理历史和艺术审美知识和规律当然也是必备的。对大多数人而言学玉只是一种高雅的爱好,玉对传统文人、士大夫而言,玉的知识和文化是他们的基本修养,玉与生活和文化的融合是轻而易举的,俯拾 皆是的。今天,虽说科学已经如此发达,但玉知识无论在专业领域、文化领域还是大众,几乎都是空白。因此,专业积累是长久坚持做“有心人”和不定期的学习、归纳和总结。在此基础上逐渐发挥自身知识体系和实践优势,成为有特色、特长玉学专业人士。

黄玉配图

【与生活的融合】

当下中国进入新的历史阶段,对生活而言也是一种新生活。可玉方逑倡导民玉新生活适逢其时,让人们的生活充满玉,让玉成为了人们的基本素养。作为华夏文化基因的玉,必须要根植到我们的内心,成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,才能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
鉴赏玉,只有读懂的时候才是真正拥有的时候。那些只拥有玉的物理部分,没有读懂玉的人,其实从来没有真正拥有过,只是暂时的收留。希望暂时收留玉的人们,珍惜你的玉,时时看看、摸摸、想想,让其真正属于自己。这就是玉器鉴赏的本质。

可玉方逑为你推荐可人如玉 · 美玉可逑。更多新更新的和田玉动态信息尽在可玉方逑官网,同时你还可以了解可玉公告其它信息或浏览动态。

可玉方逑最新动态与品牌活动
可玉方逑6位行业知名雕琢大师监制,从绝佳风水矿源到精湛设计工艺,为你提供方逑经典系列以及KEYUS时尚系列玉器臻品,以适合你的所有需求。如有相关媒体需求,请联系我们。
媒体垂询
吴先生
当前位置: 首页 / 动态 / 可玉公告 /

可人如玉 · 美玉可逑

版权所有:©️可玉方逑 备案号:苏ICP备20042261号-1
五星云站
微信
关注可玉方逑
电话
0991-4822889
邮箱
keyufangqiu@keyu.cn
返回